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OASIS EAP

職場自殺防治新視野:EAP如何成為預防悲劇的關鍵角色

自殺防治與職場心理健康正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議題。根據EAPA(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)資料,自殺為美國第11大死因,台灣2023年度資料顯示為第11大死因,而企業若無妥善處理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問題,將可能面臨無形與有形的重大損失。因此,導入**EAP(員工協助方案)**不僅是危機回應措施,更是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。

職場與自殺風險:數據告訴我們什麼?

根據報告顯示,自殺率最高的男性職業包括:

  • 採礦、採石與油氣產業(每十萬人54.2人)

  • 建築業(每十萬人45.3人)

  • 農林漁牧業(每十萬人36.1人)

  • 運輸倉儲業(每十萬人29.8人)

女性方面,運輸倉儲業的自殺率也高達10.1。除了人命損失,自殺與自傷帶來的年度經濟損失估計高達5100億美元,每一件事件平均代價達130萬美元。

認識自殺風險因素:不只有情緒低落這麼簡單

自殺行為背後有著交織的風險因素,包括個人與職場兩方面:

個人因素:

  • 精神健康問題(憂鬱、焦慮、PTSD)

  • 長期疼痛或嚴重身體疾病

  • 家族中曾有自殺行為

  • 過去曾有自殺未遂經驗

職場因素:

  • 長工時與高壓力環境

  • 工作不穩定與裁員風險

  • 第一線工作暴露創傷事件(如急診人員、警消)

  • 遠距工作導致的社交隔離

EAP三大策略:建立以預防為導向的職場支持體系

一、推動全員訓練與心理健康教育
讓主管與員工具備識別危機的能力,降低忽視危機的風險。教育資源的普及能幫助員工更早發聲。

二、建置保密且可近的支持系統
如同儕支持小組、心理諮詢與危機轉介服務,提供一個安全出口,讓員工能在壓力爆發前獲得協助。

三、建立心理健康政策,去除求助污名化
透過內部政策與領導倡議,打造「求助無罪」的工作文化,減少員工擔憂被貼標籤的心理負擔。

領導力的關鍵角色:從「旁觀者」變「參與者」

EAPA指出,企業領導者的參與是改變文化的催化劑。他們不僅需公開支持心理健康議題,更應接受防自殺訓練,並主動使用EAP資源與員工互動。企業領導者是否積極投入,是EAP成功與否的關鍵。領導者若能:

  • 參與自殺防治訓練

  • 公開倡議心理健康議題

  • 主動使用EAP資源並與團隊溝通

將大幅降低工作場域中求助的阻力,並改善整體職場氛圍與生產力。

聚焦高風險族群:針對性方案不可少

針對LGBTQ+族群、退伍軍人、第一線工作者與高風險行業的男性員工,EAP需提供更具文化敏感性與針對性的資源與方案,以確保支持措施真正「到位」。

EAP不只是危機回應,更是企業永續的策略投資

將EAP導入企業文化中,不僅可預防職場悲劇,更能提升整體工作環境的健康與生產力。企業在追求績效的同時,不能忽視員工心理健康的價值,唯有主動建立支持系統,才能真正實現「以人為本」的企業願景。

本文內容摘自EAPA(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)發表之《Suicide Prevention in the Workplace》資料,由Shannon Khan, LPC, LPA, CEAP主講。

聯繫「綠洲」,一起打造更有韌性的職場!

自殺防治、職場心理健康、員工協助方案、職場壓力、自殺風險因素、企業心理支持、工作壓力解決方案

Article directory
related articles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