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OASIS EAP

「我的孩子不快樂,但我還得上班」——企業能做什麼?

近年來,企業愈來愈重視心理健康議題,EAP(員工協助方案)也從早期的情緒諮詢與危機介入,發展成更具整合性的支持網絡。但我們是否意識到——員工的壓力來源,早已不限於職場本身?

Personnel Today 引述 EAP 業界的觀察指出:越來越多在職父母,主動透過 EAP 尋求「與孩子心理健康有關」的協助。這不只是一個使用項目的擴展,更是一種職場支持文化的提醒——如果我們關心員工,就得關心員工的家人,尤其是孩子。

那些帶不進公司、卻跟著進會議室的情緒

對許多父母來說,孩子的情緒困擾並不會「停在家門口」。當青少年面臨適應困難、失眠、焦慮、拒學,甚至自我傷害風險時,父母即便在工作現場,也常處在分神、焦慮與無力感當中。

Deloitte 曾發布一項調查指出,**近一半的在職父母表示,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表現與情緒狀態。**有些人因此減少工時,有些人選擇離職,更多人選擇隱忍,直到自己也出現情緒耗竭的警訊。

而EAP 面對這種私人又難以觸及的議題,它還能為企業與員工做些什麼?

HR 的下一步:從「員工」擴展到「家庭單位」

我們或許可以思考:如果 EAP 是為了「支持一個人」,那麼這個人帶著怎樣的角色進來?是父親、是母親、是照顧者,還是剛與青少年發生衝突的疲憊大人?

以下是企業可以參考的幾個方向:

1. 將子女心理議題正式納入 EAP 範圍

過去,EAP 多數聚焦在工作壓力、情緒困擾、職場適應等問題。但其實,只要設計得宜,它完全可以承接:

  •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卡關
  • 親職挫敗感
  • 對青少年行為問題的焦慮
  • 面對心理診斷後的家庭調適壓力

不一定每一間公司都能提供兒童心理諮詢,但EAP 至少可以成為協助父母求助的起點。

2. 在福利與內部活動中,看見家庭的需求

除了諮詢資源,有些企業也開始嘗試:

  • 親職壓力講座或直接進行員工子女專場
  • 父母的心理支持小組
  • 提供心理健康資訊,讓父母能在家中使用

這些做法不一定要大張旗鼓,但卻有機會讓員工感受到「我不是一個人處理這一切」。

3. 支持主管,接住員工的家庭壓力

主管不必成為心理專家,但應該意識到,當員工因為孩子狀況而變得焦躁、退縮、頻繁請假時,不是「不負責任」,可能是正在同時應付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。

HR 可以協助主管理解這種壓力的樣貌,提供對話語言與轉介機制,讓支持不只是制度,也是日常的互動。

我們支持的是「一個完整的人」

孩子心理健康議題的浮現,並不表示企業要承擔所有家庭問題;而是提醒我們,EAP 可以不只是一張宣傳海報或危機時的熱線,而是「在需要的時候,能伸出手來的那個系統」。

Personnel Today 的報導讓我們看到,當企業願意看見「家庭」的輪廓,所獲得的,其實是更穩定、忠誠與信任的員工關係。在這個家庭結構多元、育兒挑戰升高的時代,EAP 的角色,可以做更多。

參考資料

Personnel Today(2024)
〈EAPs and children’s mental health: parents turn to employer help〉
原文網址:https://www.personneltoday.com/hr/eaps-childrens-mental-health/

Article directory
related articles
返回頂端